來源:旺欣實業 2019-08-04 21:57:00
近期,在海口會議上確定了復合膠新標準,新標準中規定:復合膠標準要求生膠含量不得高于88%,非膠混合物為12%。此標準一出,對復合橡膠產業發展將帶來巨大影響,輪胎廠認為此標準的調整不符合工廠實際需求,上游加工廠認為目前加工技術和設備無法達到此標準,中游則認為會斷了他們的貿易機會,整個產業鏈上唯一贊成的是國內天然橡膠產業。
復合膠這一中國特色的橡膠產品,其根本產生原因是基于中國天然橡膠的進口高關稅(25%~20%)。最早的復合膠是2000年在青島誕生的,一些聰明的有識之士從橡膠的高關稅(當年曾為25%)及海關稅則號的解讀中,找到了生財有道的蹊徑,利用青島保稅區的政策,開始在保稅區內加工復合膠,關稅當時只有8%,與正常進口繳稅的天然橡膠有巨大的價差。當年一時間青島保稅區內狼煙四起,開煉機轟鳴。這些工廠存在了短暫的幾年,參與者都賺到了第一桶金,而后復合膠關稅調整成到5%,保稅區內熱潮逐漸退卻。2009年東盟“6+1”的關稅政策再次調整,把復合膠進口關稅從5%調整到0%的特別稅率,仿佛一夜之間,保稅區內復合膠加工企業消失,全部產能轉移到了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復合膠進口量也從2002年的9萬噸,到了2003年的26萬噸,2008年的55萬噸,隨后逐年暴增到了2013年的154萬噸。
毋庸置疑,復合膠零關稅進口的最大受益方是中國的橡膠制品行業,以輪胎工業為例,在過去的10年,中國輪胎工業適逢黃金發展10年,急劇擴張的產能,全球暴增的需求,必須大量進口天然橡膠,復合膠零關稅的優惠政策,給了中國輪胎產業較為低價的原料成本,給其提供了連續數年的較好收益和全球市場擴張機會。而復合膠另一較大受益方則是東南亞橡膠加工廠,尤其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據了解,馬來西亞曾經低價吸納大量周邊國家原料,加工成復合膠后出口中國,大大獲益。
說到此,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問題是中國的橡膠關稅政策存在很大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戰略性保護國內產區橡膠產業。但在這種保護下,我們看到,國產橡膠數十年仍在原地踏步,產品質量和技術未見明顯突破。縱觀全球橡膠供應國和需求國,唯有中國和印度有橡膠進口關稅,其他輪胎制造大國,如日本、美國、韓國、法國、德國等天然橡膠進口關稅均為0。高關稅對中國輪胎工業造成很大成本壓力和極大的不公平競爭,在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全球輪胎市場,一方面要應對海外的反傾銷反補貼,還要面對國內進口的高關稅,如此我們中國輪胎工業將何去何從!一旦沒有了零關稅復合膠原料,按2013年進口量150萬噸,每噸1200元關稅計算,中國輪胎行業要為進口橡膠支付18億元的關稅,由此一來,多數輪胎工廠將陷入虧損境地。
中國橡膠工業尤其是輪胎行業經過十幾載艱苦奮斗,在全球市場已經暫露頭角,比如杭州中策已經成功殺入世界十強,未來玲瓏、賽輪、三角均有希望躋身世界前列,縱觀中國實體經濟的所有行業,有幾個能與中國輪胎在國際上地位媲美。
為了中國輪胎工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公平競爭和站在整個橡膠工業的高度上來說,復合膠可以改標準,但更應給予天然橡膠進口零關稅。